余红梁

本人是一位业余摄影师,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分享快乐。

立冬节气已过,北方已经进入冬天,而上海刚刚进入秋天,刚刚才出现红叶,特别说明也只是部分的树叶变色了,所以树叶有红有黄也有绿,即使是同一种树也不同,甚至同一棵树上也有不同。北方在欣赏冬景,而我们才刚刚能欣赏秋叶。

在黄浦江三林轮渡对面三港轮渡码头附近有一个鹭鸟聚集地,在江心的沙滩湿地,这个湿地上有一个被遗弃的铁栅栏围了起来,所以鹭鸟在这里不会被人打扰,鹭鸟特别多,有一次去浦东三林滨江时看到,一直没有时间去拍摄。这次专程到那边拍摄鹭鸟。不过现在有人也发现了这个地方,有摄影者赶来拍摄,同时拍摄时还发现跟上次不同的是鹭鸟中苍鹭多了,其他如:白鹭、夜鹭、池鹭少了。据我猜测可能苍鹭的体型较大,对其他小型鹭鸟产生了驱赶,苍鹭生物竞争上占优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从我看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白鹭,白鹭虽然在淤泥中生活,它的羽毛洁白无暇,一点污泥都不沾染,而且有些尾部的羽毛被风一吹散开,松散飘逸真的很漂亮。

有一次骑自行车外出,遇到一个小孩倒坐在助动车后面的位子上,两个眼睛不断地查看车后的人和路边风景,觉得有趣于是就用手机拍摄一张。同时也想起了八仙之一的倒骑驴的张果老,想想这孩子可能是受到张果老的影响吧?不过再想想也未必,我以前小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行为,那时我凡是做公交车也喜欢在最后一排座位倒过来跪在座位上向车后看,车开一路看一路,感觉什么都新奇。

天鹅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属于温柔大气高端的动物,人们总把一些美好的故事赋予它们。所以现在的公园里湖泊有养天鹅的,刚开始天鹅还是比较怕人,不敢轻易靠近你,时间长了,也不怕人了,本性也暴露了,就是特别贪吃,跟家鹅一样吃东西不知饿饱,只要给吃的就没完的吃,吃到食肚涨出来,连长脖子边上的食道都鼓出来。这时边上的保安也不得不干预喂食的小孩子。

现在商业建筑又有了新的形式就是下沉式广场,以前商场主要是平面摊贩式的,比如五六十年代的菜场,或马路边的建筑底楼破墙开店,多了就成了商场,像南京路那样的商场大楼那都是大城市的中心市场。后来一座大楼里多层都是商店、饭店、电影院等,也就是万达广场的形式,当然也有像上海太古里的变化,把部分商店露在露台上,视野开阔也很舒服。现在我又发现商场建筑设计又变了倒过来,不是建大楼,而是挖地三尺把商场建在地下了,人在里面就像在井底一样,坐在底层吃饭、喝咖啡就像井底之蛙。

昨天上马系列赛的十公里精英赛在上海普陀苏州河边举行,这次比赛应该算疫情后全面放开的比赛,再也没有了相关于疫情防控的二维码、刷脸确认等繁琐措施,而且允许国外运动员参与,第8、9是分别男、女领头的黑人运动员。其他就是比赛中一些有趣的照片。另外如有参赛者需要照片请关注“跑步维生素”公众号。

野花:浦东后滩公园到了秋天大都数花都谢了,只有这些黄色野花开得很盛,看到茂盛的样子就拍摄几张,这时候应该是菊花,我就奇怪,为什么秋天公园里大都没有长期固定的菊花栽培,非要盆栽后专门的菊花展上拿出来?可能是固定地点长不好?还是这样培植开不出又大又好看菊花?看来外行还是要请教专家回答问题了。

是一种小型的水鸟,以小鱼小虾为食,以前我一直想拍摄它们,老是拍不到,可是它们很怕人。现在可能是接触人多了,慢慢不怎么怕了,这次拍摄成功了。不过拍摄时它们时不时钻进水里,估计是在水里抓鱼、虾吧?拍摄后仔细放大看了,发现羽毛好像没有长好,像还是雏鸟吧?

在2023-08-07的博文分享了新建董家渡花桥,今日特意晚上去了一次,拍摄了一组夜景,虽然晚上看不到花草树木,但是夜景流光溢彩、灯红酒绿,也很美很吸引人。

昨天是中秋节,苏州河边上有一个灯光秀,不过我倒是比较喜欢这叫《团圆》的装置艺术,这个装置艺术品做的大,参与性强,不像其他的参与性不强,上海人本来就多,做的小了,大家还要排队参观,排队时间就使我的兴致大减,不看了就玩玩这个吧,而且跟中秋节也很贴切,寓意也不错。

1 / 13

© 余红梁 | Powered by LOFTER